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例1,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照例1运动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1.出示卡片“9+(  )=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答。 
            
          3.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课 
          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课件设计配有声音和动作显示点数过程。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在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 
          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读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3)依次观察两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主要让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是9没有变,第二个加数不同(变化了),得数也不同(也随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