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减几(二)

西南大学   吴智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页的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四中部分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体会12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2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2减几的计算,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12减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的知识,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课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图。(把图中的“树上原有12只猴子”改为“树上原有11只猴子”,并出示问题: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动)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11-4=7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树上原有11只猴子,下来了4只,就是从11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1-4才能得到。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11-4=7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进行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如:倒着数;想加法算减法;把11分成10和1,10-4=66+1=7。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新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树上原有12只猴子,下来了4只,树上还剩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比,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引导学生发现:树上原有的猴子数由11只变成了12只,下来的猴子数没有变,问题也没有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学生:12-4=教师:12-4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2减几。板书课题。

[点评:这里采用变换情景的方式,使学习内容前后发生联系,用这种联系使学生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和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的潜在的适合性,达到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目的]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11减几的方法来计算12减几呢?

学生:应该可以吧,因为它们都是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师:好,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着算一算12-4。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用第1种方法(倒着数)计算的请举手。学生举手,抽1个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2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呢?仍然抽1个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3种方法(把12分成10和2,10-4=6,6+2=8)计算的呢?学生举手并汇报。

教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可能有学生说:因为11-4=7,12-4和11-4比总数多了一个,而减去的数是同样多的,所以12-4的结果要比11-4的结果多1,就是8。如果没有学生发现教师不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4=8,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1减几的计算方法在12减几中同样可以用。

教师:大家这个发现不错。老师还想对用想加法算减法这种方法计算的同学再提一个问题,其余的同学当小裁判,看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就是:想4+8=12除了能计算12-4=8以外,还能计算什么减法算式?

学生:12-8=4。

教师:这也是我们前面知道的想1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2个减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现在又起了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出示。(下来的猴子变成了6个)

学生:树下的猴子变成6个。

教师:下来6只,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教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改变猴子下树的只数,给大家出个题目。

学生可能说:下来5只,还剩多少只?下来7只,还剩多少只?……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

[点评:这里对算法的探讨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探索能力,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同时还用修改情景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同一情景的巧妙利用改变了计算教学中枯燥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一做,例1后的算一算

(1)学生根据图改变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12-9=12-7=12-6=12-3=12-5=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式的计算。

(3)抽学生回答算法,引导学生回答成对算式的计算方法,理解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十四第1题的左边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因为左面有7只猫,右面有5只猫,合起来一共有12只猫,所以加法可以填成7+5=12或者5+7=12……

教师:观察这3个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加法和减法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计算口算卡片上的算式。(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算完后汇报。

教师:你能把这些口算卡片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吗?学生排列卡片、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配合多媒体展示。

教师:观察这些排列好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一些规律。(略)教师:这些规律能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计算吗?咱们来试一试。口算练习。

3.练习十四第7题。

[点评:这个巩固的教学环节里学生主要经历了“看图写算式——直接计算——又对又快地算——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通过这种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不断地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进一步熟悉12减几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1.知道了用11减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2减几的减法。

2.除了用11减几的计算方法算12减几外,还可以借助11减几来计算12减几。

3.发现了12减几中的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口算。

五、拓展延伸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生活中有关12减几的数学问题,还能用12减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小朋友们只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留心一定能发现,下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发现的数学问题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