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18减几

西南大学   吴智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119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6,17,18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用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主动获取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观察中形成创新意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4.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2/3〗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我们的校园内有许多花和树,它们美化了校园、净化了空气。很多同学都给它们浇过水。浇水的过程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瞧瞧,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新课,一方面渗透环保教育,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实物投影仪出示第115页主题图)

教师:在校园的一角种了一些小树,为了让小树快快地成长,每天都有小朋友主动给树浇水。今天是谁给小树浇的水呢?

学生:是小华和小红。

教师:哦,原来是小华和小红。他们做了好事不愿留名,真是好孩子。我们班也有许多这样的好孩子,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1:小红说:“我只浇了9棵,剩下的是小华浇的。”

学生2:我数了数,一共有16棵小树。

教师:从两位同学获取的信息里,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3:小华浇了几棵?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呢?学生4:16-9=(教师板书)

教师:除了这两位同学收集的信息外,从图上你还能获取其他信息吗?

学生5:小华说我只浇了7棵,剩下的是小红浇的。

教师:有同学已发现一共有16棵小树,结合刚才同学获取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6:小红浇了几棵?教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7:16-7=(教师板书)

[点评: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从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获取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感受到计算与生活联系密切。]

探讨计算方法。①尝试计算。

教师:我们以前学会了怎样算11,12,13,14,15减几,用这种方法能算“16-7”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说说应该怎样算。②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算法。③交流算法。教师:请各组代表汇报。

学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7=3,再算3+6=9,16-7=9。

学生2:我们组是这样算的:想7+9=16,所以16-7=9。

学生3:我们组是这样算的:把7分成6和1,先算16-6=10,再算10-1=9,16-7=9。……④教师小结学习情况。指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就行了。注意不要算错了。然后请学生独立计算16-9。

[点评:教师提出能否用学过的“11,12,13,14,15减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指明了思考方向,这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迁移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过去学的知识中找到了计算16减几的方法,表现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想考考你们,看看是不是真的会计算了。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出示例2:算一算“17-9=,17-8=,18-9=”。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后,再在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计算。

教师: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甲:我是这样算的:因为8+9=17,所以17-8=9,17-9=8。

教师:真不错,算减法想加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17-9,先从17里面拿出10,10-9=1,再把1+7=8,17-9=8。17-8,先从17里面拿出10,10-8=2,再把2+7=9,17-8=9。

教师:你真行。这也是好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丙:我和他们都不一样,17-8,我把8分成7和1,先算17-7=10,再算10-1=9,所以17-8=9。17-9,我把9分成7和2,先算17-7=10,再算10-2=8,17-9=8。

教师:看来你们的方法还真不少。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丁: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的。17-8,我从17开始退后数8个数:16,15,14……9,所以17-8=9。17-9,我从17开始退后数9个数得到17-9=8。

教师: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这个方法也不错,但是算得慢,今后可以尝试其他的计算方法。我相信你能行。

[点评:在学习例1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教师用“考考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例2,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特别关注了后进生,一方面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大家成功地通过了老师的考验。现在小华和小红要和大家比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请完成18-9的计算。①学生独立计算。②反馈。

[点评: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教师尊重学生差异,两次创设“考考你”的情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作业,体验成功第116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归纳整理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3怎样才能有规律地写出16,17,18减几的算式,这个问题留在下节课研究。

[点评:本课小结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的方式提问,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教师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告诉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