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集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教科书内容包括倍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几倍数的简单问题,共有3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八。
要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先建立“倍”的概念。怎样建立倍的概念呢?例1通过摆小棒,把几倍与以前学过的一个数里有几个几联系起来,“6里面有2个3,就说6是3的2倍。”为了让学生对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例1除了摆一摆,重点还落在让学生说一说“8是4的几倍”上,因为8里面有2个4,所以8是4的2倍。
例2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通过树叶图既可以直观地看出一种树叶的片数是另一种树叶片数的几倍,又要让学生明确求12是4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这样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前面学的除法中的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了,由此让学生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另外,这个例题也渗透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
例3是对倍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稍强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科书通过插图和对话框让学生根据倍的意义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课堂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强化倍的认识,第94页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通过圈一圈直观地看出红花朵数里有5个黄花的朵数,红花朵数就是黄花的5倍。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要求每个学生自由地摆、自由地说,不受别人的干扰,并边摆边说:“我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6个▲,6是2的3倍。”也可能有学生摆出的两行之间的学具个数不成倍数关系,这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调整。
第3题让学生在几个有联系的数中去找它们的倍数关系,教科书只给出了一个例子,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例子去找这样的数。第4题通过先算后画的方式去进一步巩固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倍的认识。
关于练习十八的教学内容分析。第1题是巩固倍的意义的基本练习,让学生联系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去理解倍的意义。
第2题是通过观察图,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还要求要用算式来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第3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两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4~5题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第6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气象记录利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加深倍的理解,并让学生初步学习根据倍的意义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7~10题是倍的应用,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0题中动物的只数成倍数关系的比较多,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观察,说出一些倍数关系,并进行保护自然的教育,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思考题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难点在第二个问题,由于明年儿子和妈妈的年龄各要增加1岁,即除数和被除数都要发生变化。本题的练习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教学建议
本节教科书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例1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倍的意义。教学时,师生一道先在第一排摆3根小棒,再以第一排的根数为标准,把3根看作“1份”,第二排摆这样的“2份”。第二排的小棒不要一根一根地摆,要3根3根地摆,要明确摆了2个3根。学生操作后,教师可引导他们说出第一排的根数为1份,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有2份,就可以说成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说成6是3的2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第一排摆4根小棒,第二排摆8根小棒,并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教学例2时,教师先用教具或课件出示前两排树叶,然后提出下列问题:第二排树叶的片数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片数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从刚建立“倍”观念的情景中展开联想,并尝试着用“倍”的意义对第二排的树叶进行“平均分”。这时,学生对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已经有所感悟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这样的平均分,并出示4÷2=□。同样,引导学生求出第三排树叶的片数是第二排的几倍。
教学例3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时着重让学生理解第二小组与第一小组、第三小组与第一小组植树棵树之间的倍数关系,并引导他们最终将这种关系抽象为“14里面有几个7”、“7的3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第94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圈再说最后填空。第2题可以先由教师(或一学生)示范边摆学具边说摆的过程及倍数关系,再让每位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并且边摆边说。如果摆出的两行学具不成整数倍,要引导学生进行调整。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怎样摆才能保证两行成倍数关系(确定一行为每份数)。
课堂活动第3题,可以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具有倍数关系的3个数,然后按照“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去说出三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关于练习十八中部分习题的教学。第2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想“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个别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画图或摆学具来帮助理解。
练习十八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联系和区别。第4,5题主要是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包含了一些乘法口算,教学第5题时,首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保证得数正确的前提下适当注意计算的速度。教学第6题时,一要注意利用左边的统计图,让学生仔细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倍的意义去理解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教学第7~9题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倍的意义去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解题后可引导学生作适当的交流。第10题要求根据几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出小鸟和小兔的只数。图中有5种动物(24只小鸟、4只猴、6只兔、4只熊、1头小象),从数量上看存在着8种倍数关系。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全面理解图意,把图看清楚特别是两种动物的只数,再说出倍数关系。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说出图里的全部倍数关系。
思考题,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问题,让他们明确明年儿子和妈妈年龄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后的岁数求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