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一)

王小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0页,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的新知。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1情景图。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暂不出示问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图,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幼儿园王阿姨准备用200元钱买这种饼干,她能买到多少包?

教师:要想知道能买多少包,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学生1……

学生2……

教师:要先算出每包饼干的价钱,再算200元可以买几包。

[点评:通过情景图的观察,让学生提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比较方法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方法的探索就非常自然。]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讨解决办法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4包饼干一共32元。

……

教师:那么1包饼干多少钱?

学生:32÷4=8()

教师:1包饼干8元,现在王阿姨有200元,那么可以买多少包呢?怎么解决?

学生:200÷8=25()

教师:说得真好,那250元钱能买到多少包这种饼干?

学生1250÷8=31()……2(),可以买31包。

学生2250-200=50()50÷8=6()……2()

6+25=31(),可以买31包。

教师:对,不同的方法我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探究过程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有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

1.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的课堂活动

只要学生能说出其安排的理由,教师要给予肯定。

[点评:组织学生完成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生活数学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又让学生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的第2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帮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再让学生解决。

四、反思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