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8页例3,第129页课堂活动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1)教师:这是我收集到的某汽车厂上半年生产消防车的情况统计。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据信息?

学生:1月份生产15台,2月份生产20台……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上半年共生产多少辆消防车?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提炼并板书:“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2.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汇报(多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3.教师出示例3

2)题“汽车厂全年生产消防车222台,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才能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分析题意)

教师:仔细读题。说说你获得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要解决下半年每月生产多少台,要知道哪些相关因素?

学生:下半年共生产的台数和下半年的月份数这两个条件。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算下半年还需生产多少台?222-102=120(台)再算每月平均生产多少台?120÷6=20(台)答(略)

4.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上第129页,完成课堂活动。

2.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作业练习二十七第3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