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
《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华蓉
●加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质量的需要;依法治教的需要。
●专家工作委员会近期主要工作:组织审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协助教育部做好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审查的筹备工作;组织开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长远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4月14日举行了颁发聘书仪式。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
记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启动至今,中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项改革启动时,您是主管基础教育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现在又出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您认为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特点?
王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是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实施的,由教育部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第二,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实施紧紧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鼓励办学体制、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普及程度逐步提高,改革和发展的重心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第三,采取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策略。一边实验一边推进,一边探索一边完善,在通过实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坚持先实验,后推广;先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38个实验区先行启动实验后,逐步扩大到全国。高中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第四,坚持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在强调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求,传承民族文化的统一性的同时,力求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改革的决策在中央,具体实施主要在地方,在基层,在学校。坚持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改革才具有生机与活力。第五,改革得到广泛的支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全国各地对课程改革热情呼应、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研究新课程,积极实施新课程。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家长都从不同角度关心、支持和参与了这场改革,极大地丰富了改革实践。
记者:您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年来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王湛: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成效的充分显现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尽管如此,经过10年改革,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积极成效,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积极、鲜明的变化。改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热情关注,这充分说明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增加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得到加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要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校开始探索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注重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的丰富性和特色化正在逐步形成。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了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得到加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努力更新观念,自觉学习,勇于实践,提高了专业水平。四是逐步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省和学校课程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了各级课程管理能力的建设,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五是加强了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一纲多本”的政策,编写了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精神的教材,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六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正在形成。中考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还建立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突破了唯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评价更加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取得进展。
记者:您认为当前进一步加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湛:当前,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35中时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直接体现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教育目标、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对人才培养具有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目的是要使课程教材的管理能够适应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更加体现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课程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质量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从小培养学生认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中小学生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发展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性极强。课程教材不仅科学性、专业性很强,而且有些还直接涉及意识形态、国家主权等重大问题。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来加强组织协调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有效地保证和提高课程教材建设的水平与质量。
再其次,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教的需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课程教材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国务院把中小学教材编写立项核准和审查列为教育部行政许可项目。1986年,原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了中小学教材审查基本制度,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新形势下,为落实法律规定,规范行政许可项目,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记者:您认为专家工作委员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王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组织专家围绕课程教材工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专业服务,提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加专家工作委员会的专家,既有基础教育涉及的各学科的专家和教育学、道德教育、课程、教材、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专家,又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专家工作委员会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一定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将努力开拓视野,既要关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更要关注我国基础教育生动丰富的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教育工作者创造的鲜活经验。我们将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们开展充分的学术讨论和民主协商,遇到重大问题,还将向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请教,听取咨询委员们的指导意见。总之,要努力把专家工作委员会建设成一个改革的平台,开放的平台,团结合作的平台,为教育部课程教材工作提供专业服务,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专家工作委员会近期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王湛:根据教育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安排,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组织审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二是协助教育部做好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审查的筹备工作;三是组织开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15日第2版)
《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华蓉
本报北京4月20日讯(记者 焦新)今天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复学复课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及部内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研究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复学复课工作,要求有关司局加大对玉树灾区复学复课的支持力度。会议决定,由陈小娅带领教育部玉树地震灾区复学复课工作组赴灾区开展调研,指导和支持灾区做好复学复课工作。会议同时决定,向灾区学生赠送《玉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心理辅导教材,向地震灾区学校赠送教育仪器箱、体卫艺器材、旗杆座,为灾区每位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包,支持灾区学校做好复学复课和生活安置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报》)